巴西龟和珍珠龟可以一起养吗?
首先,很遗憾的说,不能。 乌龟是杂食性动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为辅。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最广,所以各种食物在自然界中都能寻找到。从自然属性上来说,乌龟不具备偏食性。 但人作为万物灵长,具有思维、语言和文化等特性。当人与其它物种相处时,会不自觉的将上述特性施加于其它物种身上。于是乎,我们常看到人们对待自己喜爱的小宠物时候常常无原则的“好”。比如喂食的时候,只给爱吃的东西吃,不爱吃的坚决不喂;洗澡的时候,只洗爱洗澡的部份,身体其它部位就不洗了;甚至对待两只公龟之间争夺异性发出的声响,也能听出“争斗”与“求爱”的区别,从而分别给予回应....
正是因为人类自身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使得我们能够把不同个体或者同种个体进行区别对待。当我们将这种特点赋予到动物身上时,也就使得某些动物具备了“智商”。能够识别食物、声音、气味、触碰等的“智商”,其实质就是动物学中所说的“条件反射”形成的“认知”能力。 从题主的话里“我家的一只小草龟特别活泼,喜欢和人互动,另一只就很安静,饭量也很小”可以看出,题主已经将“喜好”这一主观标准施加于两只龟身上了。一只活泼,一只安静,这本身就源于性格的不同,而不是“智商”差异造成的(虽然可能性格形成的原因有先天遗传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后天环境导致的)。
如果两只龟的性格完全不同还好,题主应该可以很好的区分对待。但如果仅仅是因为一只龟比另一只要更“活泼”,就认为它“聪明”,于是给予更多关爱,而使这只本来就属于同类偏下的龟反而获得更好的待遇,那么对于那只本应受到关注的龟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因为人的关注往往意味着更好的营养和更舒服的环境,而这两种东西正是龟最需要的。如此,原本性格相近的龟,却因为人的“好恶”导致它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好恶”其实是对人自身的投射--我们更喜欢那些与我们自身相似的事物,而对于与我们不同的,则抱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