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爪子描写猎狗的?
爪子这个词很俗,也太没想象力,而且不符合动物故事的文学特点。比如,老虎不是爪子,而是‘前掌’,猎狗不是爪子,而是‘前蹄子’。爪子只能用在乌鸦这样的鸟类身上,而且最好是乌鸦和田鼠这样的弱小动物身上,而且用上‘尖尖的爪子’,读起来才顺。
这样的文字技巧,也是文字功底扎实的一种体现。如果你的文字功底够用,就可以少用一些带有比喻性、形容性的词语,比如,前文可以不用“猎狗凶狠的冲上去”来说这句话,只要用“猎狗猛的冲上去”就够了,因为前面有猎狗和老虎的争斗,足够表现出猎狗的凶猛,不需要再用凶狠来形容了。
《猎人海力布》的第三、四、五自然段,都是写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然后龙王的女儿又救了海力布这样的情节。我们在讲解时,要注意这三段是环环相扣的。
比如第三段是“龙王女儿很感谢他救命之恩”这句话,直接就转入了第四段龙王女儿“你如果想要,我就把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送给你”的情节,同样,第四段“海力布得到了宝石”这一情节,又是为第五段“海力布救了乡亲”,最后自己牺牲做了铺垫。
所以我们在讲解这句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可以分段讲解,但是要强调后面一段文字的前因,否则学生只重视这段文字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联。
《漏》这篇文章,是一篇有趣的民间故事。我们都知道,《漏》是一头老母猪的名字。贼把它当成了一样很可怕的东西,老虎也把它当成了一头妖怪,然后他们就被这个‘漏’吓得不敢回头。
他们被‘漏’吓坏了,最后都滚下了山坡,老虎和贼以为是‘漏’追来了,他们互相以为是‘漏’,然后跑到了驴圈里。当他们凑近了的时候,才发现,一个老虎,一个贼。然后老虎想吃掉贼,贼也想吃掉老虎,但是因为太黑了,他们都没有成功。最后老虎跳出了驴圈,贼以为是‘漏’走了,他也从驴圈里溜走了,鸡叫天亮了,最后老两口还在说:“走了,走了,明天再说吧。”
这里要注意解释一下“驴圈”,就是养驴子的地方,我们北方人叫“驴棚”,在古代,没有那么多的交通工具,人们就养驴子、马、牛用来拉车,所以他们也要给驴子盖一个专门住的房子,就是“驴圈”。
这个故事的结尾,要注意讲解“雨停了,月亮出来了,他抬头一看,是白生生一片亮堂堂的,心想:‘啊,漏’又来了,这下完了!”这个情节,要注意解释一下“亮堂堂”这个词,就是很明亮的意思,这里是指月亮出来了,所以贼觉得很亮。
然后,我们要注意的是贼是“一脖子一脖子”往外扎,这个“一脖子一脖子”就是解释贼害怕的样子,而且这也是对前文老虎“一跑一跳”的呼应。
《漏》这篇故事里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注意,很多都是对前文的呼应。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要反复的讲解重点情节。低年级的孩子有重复性的学习规律,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解释文章的细节部分,在不断的重复中加深他们的文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