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和疫苗为何要分开?
寄生虫,顾名思义就是寄生于其他生物的异类生物。而寄生虫又分为体内寄生与体外寄生。现在所讲的寄生虫多指体内寄生虫。 人体对于寄生虫有免疫应答功能——即遇到寄生虫时会起免疫作用,消灭入侵体内的寄生虫。但是此种免疫功能并不是100%成功,部分寄生虫还是可能入侵至人体内。
如果此时给猫咪进行疫苗接种,发现疫苗可能会影响抗体的产生,降低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需要等猫咪身体环境稳定后,即体内无寄生虫时再接种疫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时驱虫不及时,体内存在大量的寄生虫,则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这是因为疫苗中的活性菌体需要在体内形成较高的微生物群,以此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然而体内存在大量寄生虫时,各种寄生虫会抢夺营养、掠夺空间,使得疫苗中的细菌无法在体内迅速繁殖,当然也就达不到最好的免疫效果了。
因而驱虫和疫苗接种要合理安排,不要混淆。 一般来说,幼猫在两个月大左右就会感染肠道寄生虫。成年的猫咪也会因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另外,外界环境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如接触感染了蛔目寄生虫的鸟类,或是沾染了蛔目的虫卵,都有可能被传染。 如果主人不能肯定自己的猫咪有没有感染寄生虫,可以在猫咪接种完疫苗接种后再给它做体内外驱虫。
一般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驱虫,如果是孕期母猫或者刚出生的幼猫,则需要更频繁地进行驱虫。 要注意的是,体内驱虫药是必须经口服用才能发挥作用。在使用前一定要确保猫吃下去才有用;而对于那些特别敏感的猫咪,最好经过灌肠处理后再用药。 而体外驱虫药是通过涂抹的方式,作用于皮肤表面,驱杀皮下的寄生虫。使用时应仔细、均匀地涂抹于猫咪头部、背颈、耳后、四肢等部位,使其充分湿润,并注意不要让药物进入眼睛或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