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喂狗粮还是散步后喂?
关于“散步”和“饭后散步”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到底应该在运动前吃饭(先饱食)还是运动后吃饭(边运动边消耗边补给)呢? 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伪,因为正常情况我们都建议“饭前运动”,也就是在食物摄入的前几天或几个小时内进行户外运动或者健身,但这里讨论的“饭后散步”显然已经不是这个概念了。 这里的“饭后散步”,应该是指“进食一段时间后进行的运动”,那到底应该在“饭后多久”开始散步呢? 目前普遍被认为比较安全的锻炼时间,是在饭后1小时~2小时后进行,所以如果按正常来说,应该是“饭后1小时”再开始散步才比较安全。 但问题是,现在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那么规律的健康饮食,更多的时候是一餐接一餐,今天吃不完的留到明天吃,甚至隔夜的也常有;而且现代人运动的目的越来越单纯,就是为了减肥,因此往往一次过量饮食加上激烈的运动,以为这样就能达到“增肥”的效果,却忽略了这样的做法会极大地伤害健康。 所以说到底,这还是要从运动的本质去考虑——运动时能量物质分解供能还是摄取能量的主要形式。 一般来说运动有两种类型: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代谢(Aerobic metabolism)指的是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为机体供给能量。 也就是说,在进行有氧运动时,体内的能源物质主要是通过氧化作用被利用的。 而在无氧运动状态下,由于氧气供应不足,体内的能源物质的利用率比较低,主要以无氧酵解的方式提供能量。 无氧运动除了对肌肉造成损伤,还会增加体内的乳酸浓度,导致肌肉酸痛的感觉。
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有无氧运动,都会对机体的能量物质代谢产生影响。 而散步作为一种低强度的运动,一般被认为是有氧运动。但是,如果参加者本身身体情况不佳,或者有慢性炎症,长期散步可能会引起膝盖疼痛等问题,而且这种损伤可能会不可逆。 从运动本身来说,无论什么运动都有一定运动量,而这个运动量是否合适,除了个人体质外,还要看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及运动目的等因素。 对于大部分没有运动基础或是运动强度较低的人群来说,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用到他们的肌肉群,因而一旦进行剧烈运动就可能导致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先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就是不错的选择。 在我们通常的建议里,如果是想要减脂的人,每天和每周都要坚持30分钟以上快走,这个快走就意味着是“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