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锦鲤锦鲤黑斑病?
最近很多新手养鱼朋友在养锦鲤鱼的时候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鱼体发黑,身上有不明原因的黑色斑块,有的朋友说自己的鱼得了“花斑病”,赶紧用药治疗;还有的朋友说自己的鱼是“黑鳃病”,需要换水升温治疗。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锦鲤黑斑病”的症状表现而已,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黑斑病的来由以及治疗方法。 所谓“锦鲤黑斑病”就是我们常说的“藻类寄生虫混合感染症 ”,这种病是由寄生虫及藻类共同寄生引起的皮肤粘膜感染疾病。
当水温适宜时,从水中可分离出异尖线虫和藻类,经3天左右即可在水中大量繁殖并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团块或白色、黄色、红色颗粒状物,此时鱼类开始表现为食欲不振、体质消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鳞片脱落、尾鳍腐烂等病症,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鱼类会出现狂躁不安、四处乱撞、眼球突出、皮肤溃烂成白色,最后死亡。 引起本病发生的寄生虫称为异尖线虫,属寄生虫中的线虫纲异尖目。由于该线虫终生生活在水生环境中,因此其身体表面具有许多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具备了耐碱、耐酸、耐低氧、耐高温(45度以下)等特点,成为淡水养殖业中最为顽固的寄生虫之一。并且该虫可以通过口器直接吸入体内,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幼虫或幼虫期的成虫,也可以分泌消化酶溶解被摄食物的细胞壁,以获取营养。异尖线虫还可以直接将胞外分泌液注射到宿主组织内,进行侵入性的传播,进而导致感染发生。
异尖线虫的形态和生活过程
1.异尖线虫的形状极像蚂蟥,身体前端较小,后端较大,呈“C”形弯曲,生活时体色为棕色或褐色,有眼和无眼种略有不同;
2.异尖线虫属于寄生虫,所以它必须依靠寄生在生活,没有寄主时,它可以附着在容器壁上,用其尾部钻洞,将自身埋在泥样物质中,以等待机会侵入宿主;
3.当异尖线虫接触到鱼类的皮肤或者黏膜后,它会将其末端插入其中,并用其特有的酶将组织溶解,继而将其体内的幼虫释放出来,在伤口处钻行,寻找合适的部位钻入肌层继续发育成较大的幼虫。随后幼虫会在体内寻找到血管和神经末梢,钻入其中,开始吸取营养物质。
4.异尖线虫的幼虫具有锋利的嘴部结构,可以刮伤组织和刺破动脉,使其中的营养成分渗漏出现炎症反应,同时幼虫还会分泌毒素,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使机体出现中毒症状。 以上仅仅是介绍了异尖线虫的生物学知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如何预防和治疗“锦鲤黑斑病”。
1.预防工作很重要 我们知道异尖线虫主要靠吸附在容器壁上爬进游出,因此保持池水的流通,减少寄生场所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另外,使用生石灰消毒也是经济有效的措施,在使用前一定要充分搅匀后再注入鱼缸。
对于已感染的鱼体应及时隔离,以防传染,并对患病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对于新买的鱼要及时泡洗消毒,方法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的体表及消化道,然后将病鱼捞出,用清水冲洗一遍,放到新的环境里饲养。
2.药物治疗不可忽视 当发现有少量异尖线虫感染的迹象时,就应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了。否则等到虫体大量繁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就容易继发细菌感染,造成死亡。 对于轻度感染的患者,可采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等药物浸洗或者泼洒。而对于严重感染的鱼体,最好先用药浴治疗,然后再放入水中养护。
如果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效果仍不明显,则应加大用药量或者直接灌肠给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