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怎么分辨花色?
你要了解锦鲤的花色遗传规律(这点很重要!) 不然你分辨得再仔细,买回来的鱼还是可能把花色遗传的规律搞混乱了… 根据目前的遗传研究结果,锦鲤花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大约是定型的。 从上图可以看到,控制锦鲤花色的基因(微卫星),位于第3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4带;而控制表型性状和体型性状的基因,则分别位于第5号和第7号染色体上。 所以从染色体水平上来看,锦鲤的“表型”是可以区分的——也就是通过观察体表形状来区分。 而颜色(包括花纹和底色)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颜色是由色素细胞里面的色素颗粒决定的,而色素颗粒的数目、大小以及分布状态会因品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所以同种品种的锦鲤,颜色往往是相近的,但我们很难用“一分为二式”的方法将其完全区分开来。 要区分不同的花色,就需要知道影响锦鲤颜色的主要基因是什么。 目前科研界比较公认的影响锦鲤颜色的基因是微卫星DNA标记Klu986。这个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对锦鲤颜色起着关键的作用,其突变频率很低,大约千分之二到三。 因为这个基因是在2000年发现的,所以又称为klu-2或C3M2。 这个基因的作用方式很特别,它并不直接影响到色素颗粒的数量或者种类,而是通过改变脊椎动物的类视黄醇蛋白(retinoid)的代谢途径,间接影响到色素细胞的数量。 简单地说,有klu-2基因的鱼,类视黄醇蛋白的代谢途径与没有此基因的鱼类是不一样的,能产生一种特殊色素的黄色物质,从而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 根据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机理,如果有klu-2基因,则表达橙色(深橙、橘黄);如果没有klu-2基因,则表达黄色(浅黄、金黄)。
当然,影响锦鲤颜色的基因不一定只有klu-2一个。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既然已经找到了能够较为准确区分颜色的基因,那其他基因的作用就相对不重要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