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品种为什么这么多?
“犬种”的概念是人为设定的,为了管理、培育和繁殖的方便。 动物没有“人格”,也就没有所谓的“性格”。我们只能感受到它们的行为表现,却无法真正了解它们这些行为的背后意义——或者说,我们无法把这些行为与“人格”或“性格”相对应起来。 人们根据行为表现的相似性来对动物进行分类,这种行为学上的分类显然是没有“人格”或“性格”这一概念作为依据的。比如我们把猫分作“家猫”和“野猫”,把狗分作“工作犬”和“宠物犬”,其实说的都是同一类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犬科)不同行为的动物。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有可能从行为学的角度给所有动物进行分类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种”。但是,动物的行为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个体表现行为差异明显;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也会有不同的表现。人们对动物的分类也是相对随意的。 例如,在研究如何引导宠物犬更好地参与日常生活中时,人们把犬分成“工作犬” 和 “宠物犬”两大类,以区别于“流浪犬”。但是在谈到“猎犬”的时候,却没有人提出“猎人”这个分类概念。因为“猎犬”只是一个从事特定工作的犬种,它的祖先最早可能是用来打猎的,但是它现在的后代已经很少再从事这项工作了。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卖的许多所谓的“猎犬”,它们的祖先根本就不是用来打猎的。